文化中国行|“红飘带”:融合科技艺术 创新文化表达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4日

“光影交错中,红军战士的身影穿越时空浮现在眼前。跟着真人扮演的红军战士开启长征之路,经历激烈的战斗、生离死别的场景后,仿佛在与历史对话。”10月22日,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正式运营活动现场,贵阳一中丘成桐少年班初三学生张萸文分享她观演“红飘带”的感受。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飘带”试运营一年来,通过不断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以“科技+艺术”将红色主题和长征精神相结合,创建红色文化IP,得到省内外游客诸多好评,“红飘带”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网络媒体曝光量破5亿次。


1.jpg

科技艺术融合 打造破圈之作


“序厅暖场!”对讲机中传来的简短指令,标志着“红飘带”技术运维团队的文朝洪与焦滔正在开启一天的工作。一盏马灯由弱渐明亮,红军战士的形象在全息技术下跃然眼前,引领观众踏上一段红色记忆之旅。


“‘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环境特效等技术手段和互动情景演出,观众通过感受视听的逼真还原、嗅觉触觉等感官的多维刺激,沉浸式体验长征精神。”文朝洪与焦滔,分别作为灯光与音响的守护者,与繁多设备为伴,确保每一场演出的光影与声音正常运行,“观众将目睹光影在战壕、山峦、石笋间穿梭,听到不同红军战士的‘心声’,这背后都需要我们实时跟进确认。”文朝洪介绍道。


2.jpg

与无名英雄对话、跟随演员体验硝烟战场、置身历史场景感受革命事件、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见证红军的信仰之路……在观众沉浸式穿行《红飘带·伟大征程》时,技术运维部的灯光、视频、音响协调配合构成着每一个精彩瞬间。


在“红飘带”负责幕后保障工作的技术运维团队有30多人。“每个季度会对设备进行深度检修与保养,每周定时维护,每日演出前也会进行早检,确保每一台设备、每一处特效都能完美呈现。”焦滔说:“希望能以每一次精彩的舞台呈现,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红飘带’,重温伟大长征精神。”


《红飘带·伟大征程》共分为六大篇章,仅“血火洗礼”一章,便由上千块形态各异的LED屏幕共同营造氛围,在其他章节还有超大荷载吊挂设备、大型升降移动座椅台、巨幕等前沿技术,90分钟演出的背后,是数台设备的协同作战与运维团队的默契配合。


创新文化表达 与时代对话


“这是一场科技与红色文化结合的新颖体验,整场演出非常震撼,看到牺牲的战士,我忍不住流下泪水。”走出场馆,观众李梅艳仍沉浸其中。


在沉浸式的光影空间中,长征这一彪炳史册的“地球的红飘带”宛在眼前。“长征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奋斗、踔厉奋发。今天,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以科技艺术赓续红色血脉,将长征精神转化为新长征路上的前进力量。”作为“红飘带”项目总导演、总设计的王志鸥说,中华文化悠久深厚,以数字艺术对其进行沉浸式呈现,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通过一个作品,让今天的年轻人与革命先烈“对话”,引起人们的古今共鸣,是艺术创作者最大的兴奋点所在,王志鸥认为,数字语言是打开中国历史与人文艺术画卷的“另一种方式”。


3.jpg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学校的音乐老师黄源在观看完《红飘带·伟大征程》后,被这种讲述方式深深触动,她表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将从历史和艺术的视角去讲好这段故事,将革命的信念融入课堂中,共同传承好红色文化。


“红飘带”场馆中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声场、机械舞台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从长征出发到遵义会议召开再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伟大历程,特别是结合场馆空间和影像的变化,让观众以全景视角体验“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战役的壮丽篇章。“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这不仅丰富了文化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红飘带”通过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让红色文化演艺呈现新的形式,用前沿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力、表现力和传播力。试运营一年来,“红飘带”演出超8300场,接待省内外入园游客100万人次,其中购票观演游客近80万人次。



上一篇:第七届进博会将启 持续释放开放红利

下一篇:基层好声音 街镇新风采 | 学“麻怀精神” 促基层治理——黔灵东路街道举办专题讲座

资讯更多>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