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寒假的大学生们,又收到满屏的竞赛通知。这类低门槛、高获奖率、含金量低的竞赛,被称作“水赛”。“水赛”已衍生出生意,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同学拿奖拿到手软。然而,人人获奖可不是好事,大学不是生意场,“水赛”岂能变成一门火热的生意!
这些比赛找准大学生的“刚性需求”,往往声称获奖证书能成为综合素质测评的加分项,甚至为拿奖学金、保研提供便利。这严重扭曲了竞赛的初衷,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完善评价体系,避免“水赛”渗入。学生把弄虚作假当成走向成功的捷径,丧失了诚信品质,也暴露出高校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让人有机可乘。因此,要优化评优评先和保研规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缺乏“含金量”的奖项,取消其加分奖励,确保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加强监管,防止水分横行。主管部门要整顿“水赛”乱象,重塑竞赛育人本质。给“水赛”挤挤水分,提高竞赛举办门槛,加大对违规“水赛”举办机构的处罚力度。定期审查组织流程和评审标准,确保竞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从源头斩断利益链,我们才能看到高水平的比赛,而不是高水分的比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陈久菊
上一篇:未来三天,贵州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