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黎平述洞独柱鼓楼:拥有古老历史的“鼓楼之宗”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1日

e41903723d501fe1ac28e50a81a623f.jpg

黎平述洞独柱鼓楼简介:


黎平述洞独柱鼓楼,又名“现星楼”,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下寨,坐北朝南,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该鼓楼由述洞村当时著名工匠杨正儒负责设计建造,为七层平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式木结构建筑,是侗族地区现存唯一的鼓楼雏形。


1742027955421474_a.jpg

述洞独柱鼓楼。吴庆兰 摄


独柱鼓楼的建筑风格融侗族鼓楼、花桥的建筑风格为一体,整座鼓楼装饰朴实无华,无泥塑彩绘,不用一钉一铆,楼高15.6米,占地面积58.68平方米,共7层,1至6层均为上方形重檐。鼓楼底层,四周设有靠栏板凳,朝北方开有一道大门,内设置有一个火塘;东西两根瓜柱脚精刻垂瓜为四方灯笼形,四面阳刻有“天官赐福”四字,第三层穿插枋上设有抬梁枋,中部安有四根长瓜柱,互相联通,规模相应递减;第四层十字穿插枋上铺有台板,台板约1米处置斗状台顶,从上到下盖小青瓦,鼓楼把整个述洞侗寨点缀得庄严和谐,浑然一体。


述洞鼓楼历经风雨沧桑,如今仍然保持原样,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该鼓楼利用杠杆原理组合框架,内部结构如伞状,中心只有一根立柱,直至顶端,因而得名“独柱鼓楼”,其结构和形式对后世鼓楼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侗族鼓楼的始祖,对研究侗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428041842725_a.jpg

黎平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庆兰:家园生活、凝聚族群的象征


鼓楼历史久远,与侗寨一同出现,是侗族社会团结、家族凝聚力的象征,反映了侗族以鼓楼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生活方式,承载着侗族的集体记忆和人文精神,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千百年来,对有聚族而居习俗的侗族人民来说,鼓楼是团结协作的建筑符号,当地群众常会在村寨的显要位置修建鼓楼作为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岩洞镇述洞村下寨也不例外,该村寨的独柱鼓楼,传说是鼓楼建造地原有一棵巨大的杉树,人们常围坐其下,杉树枯萎后,便仿照杉树建造了独柱鼓楼。


“述洞独柱鼓楼也是现存最古老的鼓楼之一,见证了侗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为研究侗族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黎平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吴庆兰说,述洞村居民大多为明朝时从各地迁徙而来,独柱鼓楼是他们在新家园重建生活、凝聚族群的象征,体现了侗族迁徙过程中的文化延续与发展。


17428041847112_a.jpg

针对黎平述洞独柱鼓楼的保护,黎平县政府进行了多次修缮。2005年拨款维修,2016年在国家文物局同意下,独柱鼓楼修缮工程立项,修缮过程中遵循民族传统工艺和做法,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做好大木结构防虫处理,明确功能和展示利用方式;2017年完成了本体修缮工程和消防工程的实施。


吴庆兰介绍,当地还选任了寨老和村干为公益监督员,成立了以寨老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公益性保护机构,加强对传统村落包括独柱鼓楼的保护。



上一篇:提升税费治理效能!贵州六举措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下一篇:东部战区位台岛北部、南部及以东海域开展多科目演练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