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景区(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对贵州文旅发展的科学指引——贵州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这是不负领袖嘱托的使命担当——奋力把贵州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在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奋进征程之中,4月10日至12日,第十九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安顺举办。
从2006年第一届全省旅发大会在安顺黄果树景区举办,到2015年第十届全省旅发大会落户安顺云峰屯堡景区,时隔10年,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再次回到安顺。
回望贵州旅游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安顺总是能精准地踏着历史鼓点砥砺前行——
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扬优势补短板;
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资源整合;
全力以赴构建现代化旅游体系、加快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景区......
重要的节点、关键的坐标。安顺全是上下正满怀壮志豪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全面奏响“景城共建 融合发展”的华丽乐章,奋力为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贡献安顺力量。
安顺古城夜景
资源优势化作发展胜势
“安顺那么美,总要来趟安顺吧!吹吹凉爽的风、看看黄果树、走走大明屯堡、逛逛安顺古城……”这是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恒斌在推介安顺文化旅游时,向全世界游客发出的诚挚邀请。
短短两句话,便让安顺凉爽的气候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底蕴跃然纸上。其背后,是青山与绿水的交汇,是红色文化和屯堡文化的交织,凸显了安顺历史的文脉久远、旅游资源富集。
安顺市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有闻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与陡坡塘、银链坠潭、滴水滩、落叶龙潭等18个瀑布,龙宫里的千姿百态,格凸河的神奇秀美,花江大峡谷的绝壁千仞,让游客走进安顺,便走进了一幅神奇秀美的自然图景。
王若飞故居里的为民情怀,屯堡文化中跨越600年的大明长风,《亚鲁王》史诗中的黔中传奇,“弄染结盟”里红军与布依儿女的生死相依,让游客来到安顺便翻开了一卷沉淀已久的历史画卷。
“全球独特的化石宝库”里的古生物化石群,穿洞古人类留下的生活足迹,“红崖天书”里的千古之谜,让游客深入安顺便阅读了一本探寻未知的科普教材。
如何把富集的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
安顺的回答坚定而有力: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把资源优势转为旅游发展胜势。
安顺拥有一流旅游城市的山水风光、文化底蕴、民族风情、生态气候、产品业态、区位条件等优势,并努力加快推动旅游业提质发展,以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经济优势、发展胜势。对推动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把黄果树建设成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安顺市信心满满。
按照《安顺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规划纲要》《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安顺聚焦景城共建、文旅融合,用好自然、民族、文化、地质等宝贵资源和优势,全力打造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区“三大核心吸引物”,让散落在黔中大地的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等特色景区串珠成链。
放眼黔中大地,凉爽的气候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山水风光,正在安顺大踏步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胜势。
如今,安顺旅游业蓄势腾飞时已至、势已成。
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安顺古城人流如织 陈熙 摄
敞开怀抱喜迎天下宾朋
“这里的民俗表演非常好看,瀑布很震撼,大家一定过来玩。”4月初,天气渐暖,来自香港的艺人曹永康、钟凯莹、陈炜、游嘉欣等在体验夜游黄果树项目后,发出如是感叹。
“我终于亲眼看到黄果树瀑布了,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壮观,这里的自然风光太迷人了。”近距离欣赏黄果树瀑布后,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游客陈女士兴奋地说。
上述场景,正是安顺敞开怀抱喜迎天下宾朋的生动缩影。据统计,自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黄果树景区国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85.44%,客源包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日韩等市场。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安顺市接待游客5608.87万人次、增长11.3%,连续两年突破500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37.4%。
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除了优质的旅游资源外,安顺紧盯客源市场加强宣传引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也是关键因素。
通过各类平台进行宣传引流,邀请国内外游客走进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共享安顺之美,已经成为安顺全市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安顺市通过到重要客源城市开展避暑康养、旅居房产推介会的同时,还借助网络大V、流量网红等力量,推动“21℃的城市”IP进一步在全国叫响。该市坚持以会助旅、以赛助旅,成功举办中国气象旅游发展大会、黄果树半程马拉松赛、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五峰杯”足球赛等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安顺还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围绕吃,聚焦小吃“过街调”、大明屯堡菜、民族汤锅味等安顺特色美食,开设了一批品牌形象店,引进国内外知名菜系、网红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饮食需求。
围绕住,该市全力推进全省民宿产业示范区建设,以匠庐、尧珈、山月集等为代表的精品民宿相继投入运营,万豪福朋喜来登酒店、开元名都、桔子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建成。并在牛蹄关、小河湾、大坝村等50余个美丽乡村拓展乡村避暑旅居业态,为游客提供多元住宿选择。
围绕行,安顺市不断完善城区旅游集散、咨询、导览等功能,推动高铁、公路、机场等零距离换乘。积极融入全省“支支串飞”体系,持续开展好“小车小团”要客服务。
此外,该市还不断完善智慧旅游服务配套,提升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常态化开展行业培训,系统制订培训计划,改善旅游服务形象。围绕景区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旅游服务专项整治、配套服务提升三个方面,启动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全方位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安顺全方位提升服务、优化体验,为游客提供最暖心的服务、最优质的体验、最难忘的旅程,让广大游客既有“说来就来”的省心,又有“想玩就玩”的放心,更有“游得畅快”的舒心。
安顺地戏表演 陈熙 摄
业态升级实现融合发展
“城垣竣整,街道宽宏,市集甚盛......”380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游黔日记》中记载了安顺城中的市井烟火。
“安顺古城是‘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如今,广大赴安游客在游览安顺古城之后,发出如是感叹。
跨越历史的共鸣,是安顺推动业态焕新升级,实现景城共建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作为第十九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地,安顺古城拥有600多年历史,在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热潮中,安顺坚持“修旧如旧”,让安顺古城在保护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连续两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曾经,“只看黄果树不进安顺城”“千万游客过境不过夜”是安顺旅游发展的痛点。
针对这一痛点,安顺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持续推进业态升级,全面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短板,推出了一批新业态新产品。
黄果树旅游区在夜游黄果树项目获得游客广泛点赞后,今年即将推出陡坡塘夜游,同时打造以小黄鸭IP为主题的黄果树漂流等项目,增强旅客“游”的体验感;
西秀区和普定县等地立足油菜花、樱花、桃花等,推出春季赏花乡村游,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
镇宁自治县高荡景区在原有布依拦门酒、情定翁座情景剧、篝火狂欢等常态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萌宠乐园”、研学体验等业态,举办非遗过大年、有氧音乐节、“六月六”风情戏水节;
紫云自治县则以“五峰杯”足球赛、山地越野摩托邀请赛、格凸丛林穿越挑战赛等赛事为引领,走出一条体旅融合的道路......
通过业态的持续焕新,让游客从单一的自然观光为主向深度体验型、多元消费型、高端服务型转变,深入探寻安顺悠久的历史文化、体验优美的山水风光、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息,游客不再“只看黄果树不进安顺城”。
数据是对成绩的最好说明:2024年,安顺接待过夜游客1314.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91%。
紫云格凸河景区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安顺将奏响景城共建融合发展乐章,昂首阔步朝着建设一流旅游城市、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大步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