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官眼中的安顺法院40年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12日

     一张老旧的照片,记录了一位老法官当时在基层法庭巡回办案的情景唤起了一位老法官在法院工作的峥嵘岁月。今天系列报道的主人翁名叫袁启超,是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退休法官,如今已90高龄。90岁的他见证了安顺法院的变迁过程,也让他回想起在法院工作的时候,宛如昨天,历历在目。

  提起安顺法院40年来的变化,袁启超感慨不已。在法院工作40年的时间里袁启超可以说是我市法院40年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袁启超的家中,袁启超认真地端着一些老照片,细细回味,向记者介绍自己曾经在法院工作时的场景。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 袁启超

(同期(当年)法院的办公条件很差 基本上 各个县法庭都是给乡政府 区政府或者县政府借房子来办公 比如像镇宁 我们到了城关法庭以后 一进大门 这个房子里面 完全是大块大块的石头 我们法庭建设太穷 没有板凳 我们要调节案件 没有地方坐 是老百姓自己搬起石头来坐 我们来帮他们进行调解 是条件很差啊 )

  袁启超介绍说,那时候法庭除了办案条件差之外,法院法院办案人员也很少,干部编制是以人口作为基数,每个县基本上有9个编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办案的人员只有3个左右,往往都是一人身兼多职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 袁启超

(同期从人员上来讲 现在是100多人 每个县都是100多人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40年以来 这个人员的发展 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好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院人员得到增加,思想跟着提高。在最初的时候,有些法庭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环境艰苦的问题而不安于这样的工作。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 袁启超

(同期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教育 思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当时我到一个县去 到一个法庭 法庭的一个庭长 还有一个一般干部 我进门一看 他的办公室 也就是宿舍 窗子上 他就写得有一首诗 把前人的诗写在窗子玻璃上 说明什么问题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他就是不安心法庭工作 )

  改革开放以后,各个地区的法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有了交通工具。法院的工作人员的思想和积极性也发生了变化。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 袁启超

(同期有三层楼 四层楼的办公大楼 有摩托车 有汽车 各项办公条件是非常的好 所以法院干部 特别是法庭干部 非常安心 办了大量的 边远地区的案件 所以在人员上 思想上 组织上得到很大很大的提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安顺法院逐步走向辉煌,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谈起这个变化的过程,对于1994年进入法院工作的肖邦华来说,这些变化都是他刚进入法院工作时不敢想象的。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团队负责人 肖邦华

(同期我们刚进来的时候 每制作一份判决书 还在用那种最老式的字钉 就是这个判决书上涉及到多少字 都要去找相应的字钉 有些字钉特别难找 反正工作量特别大 那么后来 才慢慢的演化为打印机 再后来有电脑这些联通 所以说这些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多媒体数字化办公条件以及更加便利快捷的办案方式,在肖邦华看来,从以前的庭审笔录由书记员手写到今天的同步录音录像,不仅减少了书记员的负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也让当事人的诉求得到充分的保障。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团队负责人 肖邦华

(同期当时记得完整就完整 记不完整之后就难以复制了 所以说这就是硬件设施方面 可以说就和今天的庭审 同步录音录像 现在还进行现场直播 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完全可以再现审判活动的全过程)

  安顺法院这40年以来的变化对于安顺而言,具有一定的时代标志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安顺法院发展40年来的历史见证。

安顺台记者:胡琛 杨超 报道

  

  


上一篇:市领导调研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下一篇:平坝区举行扶贫产业成果展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