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协调资金修建“幸福桥” 发展产业助力群众增收|普定县化处镇白果村村委主任李世金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

      去年,白果村“幸福桥”得到硬化翻修,这座连接普定到马场的交通要道,经历过木桥,到石拱桥,再到今天的水泥硬化过的大桥,白果村几代人的有座好桥愿望,终于得到实现。  

  我叫李世金,现年66岁。中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工作,做过生产队长、林场副主任;2001年任普定县化处镇白果村计生专干,现任白果村村主任,至今,参加白果村村委会工作已经18年了。

  这座“幸福桥”很重要,除了是通往白果村其他村民组的必经之路,还是普定通往马场的交通要道。以前桥没修好时,人们要到对岸去,还得坐船。后来修建为石桥,由于年久失修,石桥便慢慢失去作用。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和村支两委一起,联合镇里协调,向普定县交通局申请了280万的资金,去年将桥面重新进行修缮硬化。得益于此,这条承载了白果村村民出行的要道得以贯通。村民亲切地称这座桥为“幸福桥”,蕴意着桥修好了,生活更幸福了。看着桥上不断来往的车流,我觉得很欣慰。

  白果村有人口612户2238人,2014年有贫困户86户326人。如何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增加群众收入成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结合普定“三种一养”产业规划,白果村流转600亩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韭黄,并在韭黄地上种植樱桃,发展林下经济,利益联结22户建档立卡户;成立普定县绿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肉兔,利益联结40户建档立卡户,去年,肉兔养殖场发放工人工资十万元,有效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

  村民王京虎原是村里的贫困户,住的是石板房,房子破旧,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依靠传统农业脱贫很困难。为此,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为他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王京虎一家三口搬到了普定县城,现在外务工做起了包工头,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成功脱了贫。  

  王京虎是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之一,在白果村,有23户像王京虎一样的村民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县城住进新房,成为“新市民”。

  此外,白果村还修建串户路、通组路16公里,产业机耕道8公里,庭院硬化471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5盏。为了让村里的孩子能就近上幼儿园,我们还引进白果幼儿园,就位于村里的白果小学内,孩子们上学就更方便了。

  如今,走在白果村,通组路连接每一个村民组,道路干净整洁;危房改造工作中,白果村有41户村民因此受益,住房得到修缮,安全有了保障,一栋栋两层“小洋楼”正在白果村拔地而起。  

  人物小传:李世金,现年66岁。中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工作,做过生产队长、林场副主任;2001年任普定县化处镇白果村计生专干,现任白果村村主任,至今,参加白果村村委会工作已经18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梅世桂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用真心换真情|普定县马场镇宣传文化中心负责人张如飞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大道至简 实干才能出实效|黄果树镇党委书记罗仁良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