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罗金鹏:我与龙滩共奋进,誓携群众奔小康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

  我是罗金鹏,男,汉族,生于1955年1月15日,是贵州省镇宁自治县龙滩村人。
  
  我和龙滩村的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
  
  1970年我被保送参军,1974年3月12日,我所在的部队在某隧道施工,为救10名战友及民兵,我负重伤成了二等乙级残废军人,1975年3月我退伍回乡。那时候,我们村还叫“公社”,就是后来的大山乡,现在叫双龙山街道。
  
  退伍后我一直勤学苦练,自学掌握了各种无线电器的修理技术,后来我就义务为镇宁武警部队战士办无线电修理培训班,带出来了50多名“徒弟”,当年被人们称为“义务无线电器设备修理培训师”。
  
  我是共产党员、转业军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亲们。

  
  那些年,和我一样的大山乡龙滩村人,都把自己称为岩山人。虽然龙滩村距离县城仅有5公里,但因受大山的阻隔,不通公路,村民进一次县城需要沿着陡峭的盘山小路步行5个小时,这里的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重重叠叠的大山之中,以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在石缝中刨粮食。
  
  龙滩村算是贵州最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可以用“八山一水一分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文”来形容,那些年,龙滩村的老百姓耕无其田,居无其所,穿无其衣,食无其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致富先修路,为龙滩村打通“致富路”成为了我的心头病。1998年8月27日,我骑着摩托车去县财政局办事,路遇车祸,在医院连续昏迷6天醒来后,我叫来了时任村支书王真荣把村里的干部和8个村民组的组长一一请到了医院,开了个小会,终于,修路的事就定了下来。
  
  当年按计划修路时间是三年,资金大约是130万,这对于贫穷落后的龙滩村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寻思着让村里采取按各家各户人头及承包的责任地来划分任务,修路一律算义务工,购买炸药及其他物资供应、资金筹措等问题由我来负责。
  
  先开一个誓师大会,我拿出自己的300元钱,让人在县城里买了好肉、菜,挑到村里埋锅造饭,村里两三百人吃了一个“大锅饭”,然后我带头捐了4000元,又在县里协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为工程垫资4589.38元,这件事就算是落实下来了。
  
  1998年11月16日,随着一声开工令下,岩山里的悬崖上顿时响起隆隆的开山炮声。修路的那段日子,我把每月600多元的工资和我妻子开小卖部挣的钱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从动工到1999年2月12日12公里的公路竣工通车,80多天的时间里,岩山人没赶过一天场,也没休息过一天。
  
  终于,岩山人笑了。
  
  这一年有一条能跑汽车的长12公里的乡村平坦大道修通了,作为岩山人的一员,那年的笑是一种如释重负、梦想成真的、舒心的笑。乡亲们说“这条路是罗金鹏用命换来的”,我认为这凝聚的是乡亲们共同的心血。路修好后,我拿出一个月的工资,给村里乡亲们买了三斤六两红糖,共164份。让我爱人赊了4箱“喜庆酒”作为12位修路英雄的奖品。
  
  2016年12月退休多年的我,被龙滩村全体村民推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既然大家信任,就一定要做出样子,在就任典礼上,我对全体村民许下承诺,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我就不余余力、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坚决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带领村民在2017年底以前脱贫摘帽走小富裕的小康之路!
  
  上任后,我通过自己的人脉网和他多年来对龙滩村发展的规划,前后协调了安顺市城乡规划局、镇宁县税务局、广东市政设计院、县扶贫办等单位为龙滩村捐款投资用于修建村居基础设施,2016年至今,龙滩村共修建通组路5条,长度累计达3.2公里,老百姓行路难问题得到进一步,接着,我们建设了三个定居点的人畜饮水工程、1个村文化娱乐广场、安装完成10公里道路生命安全防护栏,解决了老百姓饮水、娱乐、行车安全和出行安全问题。
  
  2017年5月,龙滩村办公设备落后和工作经费紧张,我向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罗海斌求援,儿子特意从北京赶回,为龙滩村捐了5万元以解龙滩村燃眉之急。

  
  同年,龙滩村经镇宁自治县委批准正式脱贫摘帽,并且在2019年3月份代表镇宁自治县接受国家级第三方评估,在第三方评估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备受评估组的好评!
  
  2017年,我也被安顺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复退军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我再次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2019年,龙滩村支部委员会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同年,我被中共安顺市委宣传部和安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授予安顺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龙滩村在村民们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和脱贫攻坚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龙滩村的大力帮扶下,早已变了旧时的模样,换上了新时代的新装。
  
  修通了通村路、通组路,新建了宽敞的村委会办公楼、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里到处都安上了明亮的太阳能路灯,部分村民住上了漂亮小洋楼,家家户户住房都有保障,还有一些村民走出了大山,在县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老板。现在,村民开上了私家小轿车,家家户户都购买了自用摩托车,从村里到县城最多只需10分钟。就算是原来家徒四壁衣不遮体的农户,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帮扶下,也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如今,贫穷,不再是龙滩村的标签,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在,发展才是龙滩村的代名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喻磊: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陆刚:产业发展促脱贫 乡亲过上好生活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