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张厚学:参与脱贫攻坚,是我人生中最珍贵一笔的财富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
  在脱贫攻坚战最吃劲、最关键之际,我有幸能够去到任务最重、条件最差、生活最苦的麻山腹地去冲锋陷阵,这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一笔的财富。
  

  在那里,我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扶贫路,用汗水浇灌着每一朵扶贫花,始终如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这部史诗战歌中,浓重地写下属于自己的音符。

  
  我叫张厚学,是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人事科科长,2019年5月,正是紫云自治县作为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激战正酣之际,我主动请缨来到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大营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大营村的剩余贫困人口仍有56户208人,贫困发生率10.8%,全村的产业发展也才刚刚起步。
  
  初到大营村,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知道自己不能退缩,唯有迅速融入角色,扎实开展走访,只有确保全村未脱贫家庭走访全覆盖的基础上,才能知道群众需要什么,也才能知道我能为群众做什么。
  

  大走访过后,我立即将大营村37名党员划分成4个党小组,并将党小组建在村产业链上,确保广大党员在村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让村中的党员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

  
  依托建立起的良好干群基础,以及派驻单位综合协调作用,我便开始着手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各部门支持和帮助。一年多来,我所在的驻村工作组通过协调项目资金,带领、发动群众改善水利、庭院硬化等基础设施,不断打牢基层基础,夯实脱贫攻坚基石,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
  
  目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营村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500立方米高位清水池1座和200立方米泵站调节水池2座,修建通组路11条11公里、产业路9条12公里、硬化连户路450条,新建成文化广场2个、公共停车场1个、汽车修理场1个,新修产业用水蓄水池4个、垃圾处理池8个,安装太阳能路灯700盏、完成庭院硬化120户3600㎡,村中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通上照明电。
  
  如今的大营村已旧貌换新颜,告别了曾经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断养成,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激情不断迸发。
  
  2020年3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冲锋号角。我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确保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得。
  
  连续八个月的时间里,我始终坚守在大营村中,白天穿梭在田间地头,看产业、抓项目;晚上走村串户,核资料、摸实情。走访、核对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我的新日常,至今没有回过安顺家中一天。老人生病无法照顾,孩子上学也没法管看,对此我无怨无悔,我心中坚定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唯有不辜负群众期待与党的嘱托,才能无愧于心。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却是一个收获季节的轮转。天道酬勤,2020年的秋收过后,大营村投入资金990万元流转1150亩土地实施的6个产业项目相继丰收,植菌草420亩、冷水鱼养殖12000尾、小黄牛养殖234头、蛋鸡7.8万羽捷报频传,同时,建成的汽车修理厂和服装加工厂也是生意红火。

  
  目前,大营村所有产业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带动346人稳定增收。截至2020年10月,村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顺利实现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在新的起点上,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严格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安顺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与大营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奋力答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丁惠:我与贫困户吴德仲的故事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黄果树旅游区白水镇党委书记朱霞益:强党建 抓产业 带队伍 一个个乡村悄然巨变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