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王晓芬:搬迁创业让我过上幸福生活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6日

     我叫王晓芬,今年47岁,现在经营一家公司,制作民族手工艺产品,销路非常不错,全家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今天的生活,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不曾忘记,3年前,我因早年离婚,独自一人拉扯3个孩子,居住在年久失修的老屋里,没有资金、缺乏劳动力,只能靠种地维持生活,生活十分艰苦,我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我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进了县城景宁小区,住进了敞亮的新房,搬进新家的那一刻,我和孩子很高兴,我们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可好景不长,我就为生计发愁了,远离老家,收入从哪里来?我想:总不能一直穷着,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出生于布依之家,从小我就学会了土布制作、刺绣,我就想着,制作刺绣产品,拿到集市上卖,换成钱,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只要勤快就会有收获,我们每天精心制作“单布”“格子布”“花椒夹斜纹布”,做工也比较用心,制作出来的产品造型别致、图案素雅、花样多,用于制作衣服和床上用品很适合,大家都比较喜欢,销路逐渐好起来,一摆到街上,很快就卖完。一来二去,熟人就躲起来,有些商家开始上门订货,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织不出那么多布,我就招聘小区内的其他搬迁妇女一起织布,土布制作出来直接运到商家销售,渐渐地,来订货的商家多起来,我也想扩大规模,资金是最大的难题。晓得我的情况后,镇宁自治县各部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贷款,最终我筹措了7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镇宁自治县全秀民间工艺有限公司,购置了两台大型织布机器、15台布依族传统织布机、4台撵布机、10台平车、10个染缸,主要从事民族工艺品、银饰品加工、人工织布、刺绣、蜡染加工和销售。

     公司成立后,千头万绪,我既要照顾3个小孩,又要忙于生产、收发货物,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最让我压力大的是场地不好找、缺熟练工。遇到困难,镇宁自治县各部门都来帮助我,移民工程指挥部以每年8000元的租金将120平米的小区铺面租借给我作为生产场地;小区工作人员亲自带着我去办理工商登记,并对接相关部门申请扶持;镇宁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帮助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人,培训采取“培训学校+公司”的方式进行,把培训实操地点安排在公司进行,培训后他们直接在公司就业,解决了熟练工缺乏的难题......各级干部的精心帮扶,让我非常感动,更加坚定了我发展的信心。

     有了生产设备,有了熟练的员工,公司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轨,产品也比较畅销,不仅在镇宁本地销售,还卖到省外去,到现在,公司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带动了23名搬迁群众就业,每人每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她们实现楼上带孩子、楼下挣票子、开心过日子,挣钱、顾家两不误。  

     现在,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我家的小孩也在小区学校上学,接下来,我将扩大生产规模,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也带动更多的姐妹就业,大家一起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百姓生活甜得像初恋!申慧民:“樱桃书记”和樱桃村的故事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市农科院:红芯薯脱毒改良 助农增收致富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