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安顺真的“狠”起来了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9日

  9月5日上午, 记者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顺市狠抓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狠抓城乡环境改善提升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狠抓对内改革对外开发狠抓脱贫攻坚民生保障成效十分明显,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367亿元提升到2018849亿元,在全省占比从20125%提升到20188.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狠抓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一方面,与贵阳市和贵安新区的快速通行条件日趋丰富,随着沪昆高铁,沪昆、花安高速公路,贵安大道、贵安城市快速干道的建成通车,安顺市中心城区已完全融入以贵阳为中心的1小时黔中经济圈。同时,还建成安普、惠兴、六镇、安紫、花安、普织等高速公路。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辖区内基础设施,全市2013年前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油路(水泥路),2015年已实现村村通客运,2018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622公里。目前,全市公路密度达149.4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密度4.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等级率不断提升,公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8个县(区)实现全覆盖,安顺已成为黔中经济区乃至全省交通网络最发达、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中共安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项长权介绍抢抓黔中经济区建设契机全面加快安顺发展的相关情况

  狠抓城乡环境改善提升安顺市坚持把“宜居宜业、旅游休闲、绿色生态、交通畅达”作为助推城镇化发展和构建现代宜居城市的主要抓手,以提升文明素质、规范行为习惯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创建活动和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持之以恒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同时,全力加快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黔中经济区首个、也是贵州省首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的地级市。坚持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探索形成“一分三向”安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了“中心城区+县城和特色镇+美丽乡村”的新型城镇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多规融合专章规划。通过推广实施“1+N”镇村联动模式,带动278个村“联动、联建、联富、联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达到95%城镇居民收入从201218617元提升到201829675元,农村居民收入从20125088元提升到20189878元,去年顺利通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阶段性评估,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市政路网进一步完善,平坝、普定、镇宁与中心城区已基本实现同城化,一批高铁新城、生态湿地新城拔地而起,安顺市已经成为黔中经济区一块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宝地。

  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安顺市紧扣“八要素”,全面开展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柳江鸡蛋、黔山屯土鸡蛋荣获“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禽产品”称号,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连续7年排全省第一。着力抓好工业产业。安顺市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在库工业企业数首次突破400户大关,达到410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6.6亿元,是2012年(完成363.3亿元)的2.2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4.7亿元,是2012年(完成95.1亿元)的1.7倍,同比增长11.2%,增速排位全省第3,高于全国、西部和全省平均水平。在壮大百灵集团、贵飞公司、安顺电厂、红星发展等重点企业发展的同时,建成了晨春石材、翰瑞电子、华兴玻璃、三力制药、汇景纸业、天赐贵宝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立足“三线建设”时期军工产业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安顺市抢抓重大机遇,在军地协同、政策实施、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6方面大力推进航空产业发展,成功获批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今年828日,经省政府同意,在黔中经济区规划内的平坝区筹建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将为通航示范区产业发展提供职业人才培养服务,有效弥补我省缺乏本土民航专业院校的短板,助力我省航空产业发展。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安顺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气候、生态和文化资源,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第二批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力打造“中国瀑乡·秀美安顺”全域旅游城市品牌。近几年,安顺旅游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旅游业态不断丰富4A级景区增加到10。旅游业发展呈现“井喷”态势,全年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2063.94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1亿多人次,旅游收入从195.04亿元增长到1000多亿元。荣获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连续3年获得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安顺旅游在黔中经济区“走前列、树标杆、舞龙头”的地位持续巩固。

  狠抓对内改革对外开发2013年以来审议通过重大改革文件167个,探索出西秀“菜单式扶贫”、平坝“塘约经验”、普定“一村一公司”、镇宁国有企业改革、关岭“五户联保”、紫云“一园一堂一杠杆”、开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试点改革、黄果树景区“三权”分离改革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特别是“塘约经验”上榜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同时,还创建了全国首个地级“农村金融信用市”,发放了全省第一本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重大行政争议诉前沟通协商机制、土地违法行为综合监管制度、员额法官及检察官候补机制、旅游警察三级联动机制,建立了全省首个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举报平台,创新推出的“司法办案网上考核系统”在全省范围推广应用。在做好内生改革的同时,外合聚力,主动出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先后引进了中国水电、希望集团、温氏集团等500强企业,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5万户;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列入全省“1+8”开放平台,成为黔中经济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全省的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0.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从5162万美元突破到5亿美元大关。充分利用自身农业产业和地理优势,全力打造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着实丰富了贵阳和贵安新区“菜篮子”。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安顺的活力不断增强、动力持续强劲,创新创业的氛围持续浓厚,安顺已经成为黔中经济区投资兴业的热土。

  狠抓脱贫攻坚民生保障抓好抓实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创新体制机制,使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与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衔接,涌现出“大坝模式”、“彩虹模式”等经验和做法。2018年底,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0.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7%180个贫困村出列。目前,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成功脱贫摘帽。抓好抓实社会保障。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提高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民生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城镇和农村低保从2012300.5/月、1547/年平均提高到2018603/月、3906/年,全市的县域义务教育均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实现了互联互通,连续七次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排名获得了全省第2、第3的好成绩。


上一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安顺专场举行 陈训华作《黔中崛起:安顺70年发展成就》新闻发布

下一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安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