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远古地质故事—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里的贵州龙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7日

三叠纪时,我国南方在此时恰逢是一片汪洋大海,这片海洋向西一直延伸到现在欧洲,其中便生活着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海洋生命,记载了这一段古代生命的历史!


海生爬行类作为曾经见证过那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们,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把身影留在了历史中,但它们的遗迹以化石的形式散落在各地,我们可以据此捡拾一些散落的片段。


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中,兴义动物群和贵州龙十分引人注目,走进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一同探寻远古海洋及其中美丽生命的沧桑变迁。


图片  

黔宝三叠纪博物馆


贵州龙化石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1957年7月,中国地质陈列馆(现中国地质博物馆)有个叫胡承志的年轻人,从云南考察后取道贵州,途经兴义市绿荫村,在此稍作休息时,偶然在一栋小房子的石片上,发现了一块四脚蛇状的化石。他惊喜地判断这块不完整的标本肯定是人们很早就寻觅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他在绿荫村大寨浪务山山坡上采集了8件化石标本带到北京,交给时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杨钟健教授;其后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等人两次到同一地点采集了7块标本带到北京。杨钟健对这些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识别出这是一种从未研究过从未定名的鳍龙目肿肋龙科的化石,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首次发现。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杨钟健教授根据动物国际命名法,以化石的发现者胡承志的姓氏和发现地将化石命名为“胡氏贵州龙”。


1995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作了报道,并指出:贵州兴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发现海洋性动物和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地方。


图片  

贵州龙、中华真鳄鱼化石


1995年,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家赵喜进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刘东瑞考察研究后认为:兴义是中国的“龙乡”,贵州龙比恐龙古老,其化石是研究早期海相化石很珍贵的科学标本,是研究早期爬行动物演化的不可多得化石材料。


胡氏贵州龙是什么样子?


胡氏贵州龙作为早期回归海洋的爬行动物,身体因适应水生生活而发生改变,尺骨与腓骨变得粗短,趾骨细长,是能游泳的典型特征。然而和鱼类不同,贵州龙四肢原始,未特化成鳍状,身体横宽、神经棘低、颈长、尾长,说明它还没完全适应海洋生活,可能与现在的海狮相似,通常在近岸浅海海域生活。


胡氏贵州龙的吻部小而尖,牙齿成锥状,为同一式齿形,说明它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以鱼虾为食。


胡氏贵州龙幼年个体的前肢比后肢短,可是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相对于身体有明显的前肢生长速度更大,而后肢则是等速或轻微的滞后。因此胡氏贵州龙成年个体的前肢比后肢更长,而且更强壮。尺骨加宽,而它的尾部神经棘较低,前部尾肋长,尾基部呈背腹向扁平;研究者推测它依靠桨状前肢的对称划动身体前进,前肢是它的运动器官。事实上也许胡氏贵州龙的运动并不这么简单,像海狮和蛇颈龙就可能混合使用两种运动方式,当前肢对称地划动时,身体后肢作背腹向运动,以产生更高的运动速度。


图片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鱼龙修复图


贵州龙和恐龙有什么关系?


贵州龙不是恐龙,顶多是恐龙可以攀得上的“远亲”。原来在中生代的时候,距离现在大约从2.3亿年到6500万年的那段时间里,在地球上最繁盛的生物就是爬行动物,但爬行动物的类型却是多种多样的,有陆地上耀武扬威的形形色色的恐龙,也有生活在海洋里像“贵州龙”一样的水生爬行动物,还有像翼龙一样的会飞翔的爬行动物,总之,那时候的爬行动物是占据了海、陆、空方方面面。它们属于不同的纲。


贵州龙动物群是什么?


兴义是我国最早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早在1958年,杨钟健首次描述并命名了发现于兴义市绿荫村的鳍龙类肿肋龙科分支——胡氏贵州龙,揭开了我国海生爬行动物研究的序幕。


贵州从中元古代(18亿-10亿年前)至第四纪(约175万年前)的沉积地层中,都有古生物化石发现。化石几乎涵盖了古生物分类中的主要门类,从低等的菌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均有化石发现。据1995年初步统计,已发现的化石共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科、2000多属(包括亚属)、4000多种(包括亚种)。


贵州龙动物群产于兴义三叠纪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群。因动物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丰,使兴义被誉为“龙的故乡”。


贵州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于研究早期爬行动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分类、古环境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贵州龙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也让世人重新认识贵州这片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生生不息的沃土。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内已建成的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则是化石挖掘的抛面,是人类了解2亿多年前古海洋场景和古生物圈演化历史的重要证实材料,游客能够在此深切地感受远古时期三叠纪地球的形态。该园区化石资源丰富,化石组合和库存特征清楚,产出密度大,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之一。两个场馆分别展示了远古时期地质地貌形成特点、场景还原人和化石挖掘出土剖面全貌,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细致的布展物品,全息式投影设备展示了化石的形成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当时地球环境的特点。让参观者在每个过程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历史的更迭和变化。


图片  

绿荫村


贵州龙化石发现地——绿荫村


绿荫村得名是因为边上有一泓清水的溶潭,周边绿树成荫,称之“绿荫塘”,塘边的村寨便得名“绿荫村”。


绿荫村是一个古老的布依族聚居村寨。前对马鞍山、后靠后龙山。后龙山,先民认为它是绿荫村的龙脉,清朝咸丰五年,1856年布依先民们集资,与当时兴仁土司派来管辖的岑姓头人面议,办钱十千文买来的“风水宝地”。


图片  

绿荫村


这里山体奇特,树木葱郁,生态植被保存完好。现在的绿荫村是2004年村级整合,由原来的新寨村和绿荫村合并而成,村内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62.7%。这里地质遗迹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今寨中还保留着古驿道、古村落、寨墙、寨门、古树、古碑、古碉以及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


绿荫村因胡氏贵州龙化石的发现被誉为“龙的故乡”而成为兴义地质公园的亮点。


绿荫村有悠久的保护传统,自从发现贵州龙化石以后,村里2004年成立了“绿荫村老年协会”,目前有会员500余人,制定了《老年协会工作制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护古生物化石”,同时,协会推荐了4名热爱文物、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村民组成义务文保小组,以保护化石为己任,组织开展化石保护巡视工作。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尹婷梅图片均来源黔西南日报社图库)


来源: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五一”假期市场观察:贵州旅游消费量质齐升

下一篇:华西派出所:科技护平安 创新服务群众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