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全省国债水利项目暨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盘点任务、分析问题、强化举措,再次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码紧弦。
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全省水利系统以时不我待的建设热情,积极落实好各项建设任务。2023年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30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3%;今年1至10月,全省已完成水利投资292.74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88.7%
抢抓机遇,系统谋划重大项目
11月12日上午,在位于黔东南州麻江县宣威镇铁倘村的宣威水库项目建设现场,数十辆载重汽车来回穿梭,百余名施工人员在各自岗位忙碌着,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及导流洞衬砌工作。
宣威水库工程是Ⅱ等大(2)型水库,是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列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这个惠及80多万人、估算总投资52.87亿元的大项目,堪称今年我省水利投资建设的大手笔。
宣威水库工程项目建设现场
6月25日,宣威水库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省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全面开工的目标。在早前的5月31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铜仁市第一座大型水库——花滩子水库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受地形地貌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一直是我省缺水的主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水利建设提升到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统筹规划布局。贵州省也加速实施水利建设工程,抢抓机遇,把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保障水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战略,不断增强水资源调控和供给能力。
在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百库大会战等一系列水利行动基础上,2023年5月,《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计划通过三年攻坚,进一步夯实民生水利基础,切实解决我省水利建设中的水源、水网、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
两手发力,“多元投资”项目建设
“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贵州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目标清晰。
大规模水利建设,钱从哪里来?我省坚持政企携手发力,将“单一投入”变“多元投资”,在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发挥好各级水利企业作用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水利项目盈利能力,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投融资。
根据《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十四五”我省将以水网建设为重点,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610亿元。“十四五”前两年已完成投资574.45亿元,“十四五”后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全省水利将保持每年3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以满足水利发展的资金需求。
同时,省水利厅全力支持省水投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鼓励与大型国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支持全省水利项目建设。
2023年,由省水利厅、省水投集团携手赴广州、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水利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同年7月,省水利厅与南水北调集团、省水投集团与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央企通过入股、出资新设、转让股份等形式参与贵州水利建设和运营管理。今年7月,创新引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花滩子水库投资建设,进一步推动“两手发力”落地落实。
因时施策,水利改革蹄疾步稳
水利改革作为贵州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工作之一,涉及着水安全保障支撑、水利投融资、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在制度层面为贵州水利进行了一次“提质升级”。
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管水员在更换抽水泵
水利设施设备有效管护是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过去,农村供水工程因为缺乏有效管护,容易损坏,导致群众用水不稳定或出现没水用的困境。近年来,我省进一步探索水利工程管理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盘活国有公司、跨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等渠道,推进城乡供水规模化建设、企业化运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建、管、养、用长效运行。
“现在有专业人员管水,我们用水很放心,家里热水器、冲水马桶全部用上了。”说起现在的用水,兴仁市下山镇哨上村村民刘达跃很满意,翻开手机通讯录,管水员王海龙的电话号码就存在里面,“用水出现什么问题,给他打电话马上就来处理了。”
王海龙是兴仁市雨露水利水电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也是下山片区的管水员,负责该区域900多户村民的管水任务。为保障农村群众稳定用水,该公司有90多名管水员每天奔忙在全市各个村。
兴仁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已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移交公司管理,基本完成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移交,县域供水企业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实行公司化管理的农村供水人口占比达93%。据了解,我省将力争在2026年全省所有县区都实现县域统管,并逐步提升供水服务质量。
推进农村供水实现县域统管只是我省加强水安全保障的一个方面,同时,我省在水库管理、水价改革、水资源交易等方面也在不断探索推进,通过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