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泊位……身处“共享经济时代”,共享为我们带来更高效的资源调配。近来,“共享模式”的上新令人眼前一亮——共享菜园。在全国多地,将已分割、平整好的土地,进行半托管甚至全托管的“共享菜园”悄然兴起。
何为“共享菜园”?从当前的具体实践来看,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农业模式,是经营主体将土地分割成二三十平米的小格子,租赁给城市居民使用。不同于“农家乐”的一日游式体验感,“共享菜园”可以从播种、耕耘到收获,提供全周期的农耕农事体验。
“共享菜园”因何而火?从表象看,是共享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从另一角度看,是生活方式和精神物质需求的迭代。这里有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餐桌需求,也有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家庭教育需求……对于不同的对象群体,承载着不一样的意义。
“共享菜园”多位于市郊,本身就具备了联通城乡、交通便利的优势,借助经营“共享菜园”,乡村拓展新的增收空间。但发展“共享菜园”绝不能简单的粘贴复制,要立足实际,共同探索“共享菜园”的多样化经营模式,提升“共享菜园”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繁盛之下,也要看到,“种下一块‘小小农田’,拥有一片‘世外桃源’”,都市人群的心之向往固然衍生了新需求,但仅凭新鲜好奇驱动并不可持续。租赁者农事技能不熟悉、租赁者空闲时间与作物生长规律不匹配……面对诸如此类的新问题,要在方法上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