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惠民又“悦”民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4日

从城市街巷到田野乡间,从居民社区到乡村广场,一个个有特色又温馨灵动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贵州大地上铺展开来,吸引当地群众和游客驻足,一场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亦让人目不暇接。

为推进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贵州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在提升群众素养、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提高场馆设施使用,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努力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1733213989937523_a.jpg

“现场观看真的非常震撼,把侗族大歌的和谐之美与壮阔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11月30日,在2024年贵州·从江第十七届侗族大歌节侗族大歌歌唱大赛现场,观众周国民表示,比赛让人目不暇接,侗族大歌让人大饱耳福。

无独有偶,走进位于贵阳龙洞堡旁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以“文化+科技+旅游”的行浸式演艺很有吸引力,今年以来演出场次超8300场,接待观众100万人次。该场馆与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伟大转折剧场”遥相呼应,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演艺“双子星”。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乐享自己喜欢的“文化大餐”。贵州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打造了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机制灵活、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的示范性文化站(中心),带动全省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自身建设与服务效能的提升,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在提升群众素养、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1733214003639948_a.jpg

文化惠民,关键在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将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村”字号文化大餐,“村超”“村BA”由“爆红”走向“长红”,贵阳路边音乐会留住人间烟火气,桐梓“村晚”四季不停,苗族鼓藏节摆鼓藏宴、姊妹节万人盛装游演彰显独特民族风情,……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得到持续增强。

政府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群众文艺创作,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主演冯冠博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民族民间舞《那山·那水·那人家》《匠心》入围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四大文化工程”挖掘研究日益系统深入,各类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图书有序进行,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成果。

1733214033684476_a.jpg

数字化时代,贵州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一方面,贵州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构建起了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五级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基本构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完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贵州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培育数字文化服务品牌,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在“文化驿站”“新型城市文化空间”中的应用,拓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联合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文化云驿站,该驿站通过数字化技术在线下空间实现交互体验,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文、视频制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上一篇:安顺市开展普通高中学生成人仪式礼敬宪法活动

下一篇:我国成功发射海哨一号卫星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