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行 看发展丨“红”“绿”相依两相宜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图片



位于乌江上游鸭池河北岸的黔西市大关镇,素有“水西要塞,贵筑藩屏”之称。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强渡鸭池河,在大关镇丘林村上岸后,一路向黔(西)大(定)毕(节)挺进,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人民政权。从此,这片土地便与“红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片


从丘林村石门牌坊进入,一路繁茂的紫色三角梅与红色文化标识、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沿着通村路径直走到鸭池河边,改造升级后的红军文化广场,在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

“红军文化广场的改造是丘林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项目,项目从广场向四周辐射。大关镇对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对红色文化景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打造和提质升级。”丘林村党支部书记代佳说,该镇完善从红色文化广场到红军渡口、红军泉、古盐道等基础设施,规划修建沿河观光栈道和乡村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阵地串珠成链,让红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图片


代佳介绍,近年来,丘林村切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旅游、引领乡风文明。  

在驻村干部张涛带领下,记者沿栈道拾级而上,在一处凉亭稍作观望后,顺梯而下来到一片果林。“这是丘林人的‘幸福不动产’。”张涛指着眼前的果林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乌蒙山和鸭池河‘撑腰’的丘林群众,依托地处乌江源河谷地带的优势,在山间地头、房前屋后种上了脆红李、百花桃、樱桃、枇杷等特色经果林3000余亩,端起了‘生态碗’,逐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路。”

“初春桃李花开,丘林村通过举办桃李花节等方式,发展观光旅游;到了夏秋季节,满山的果实成熟了,商家、游客云集,大家在家门口就把果子卖完了。”丘林村村民罗延海笑着说。


图片


一路挥洒汗水,迎来芬芳满园。丘林村群众将“厚植绿色,守护家园”的理念植入内心,逐渐得到了回报——  

2017年,丘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寨”称号;2018年,红军强渡鸭池河战斗遗址被命名为贵州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纳入市、县两级党校教学参观点;2019年,丘林村获批黔西鸭池河旅游景区;2020年,丘林村被评为贵州省首批“最美红军村落”。

“红”“绿”相依两相宜。在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加持下,丘林村迎来八方游客,村里的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图片


“在旺季的时候,忙都忙不赢。”村里第一家民宿——“祥和旅舍”的老板刘勤军边招待客人边笑着说,红色文化不仅教育了后人,还造福了后人,“现在我家有19张床位,自家还栽种了果树,游客来了不愁没有招待的东西。”

据了解,丘林村共开办民宿39家、农家乐13家,村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丘林村还有针对性地培养20余名干部群众,成为红色文化解说志愿者,发挥老党员的带动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红色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


同时,丘林村积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组织苗族同胞吹芦笙、跳板凳舞、办篝火晚会等,大力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幸福小院文明实践”活动,把“幸福小院”的打造与“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接轨。推行“党建+”模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人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让“文明丘林”深入人心。


图片


在年近古稀的老党员冯守琴家,院落清爽整洁,客厅里摆放着整齐的书籍,这里是冯守琴创作歌曲和阅读的地方。这些年,她自创了《鸭池丘林美》《丘林村丘林美》等歌唱家乡和幸福生活的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到周末,冯守琴便把左邻右舍聚集起来,一起唱歌。  

讲到兴起时,冯守琴不禁引吭高歌:“鸭池河丘林村,丘林桃花满山红,红军路上果子香,红军路上奔小康……”悠扬的歌声,随风飘荡到静静流淌的鸭池河畔……




上一篇:文化中国行丨“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下一篇:脆嫩爽滑,回味甘甜!黔西南州菜心畅销粤港澳大湾区​​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