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平凡一生 余光不尽丨原普定县化处镇化处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孟然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

  那是四月的第一个周末,我带着些许新奇来到了化处村。已在扶贫站工作一年多的我带着意气风发来到这里,想着大干一番。或许是要在此处驻村工作了吧,兴奋得整夜没睡,不断构思着发展的蓝图。

  第一次到化处村是因为一个老人,那是18年春节前的一次走访。看到一个身材消瘦的老人独自坐在院坝里看着远处,眼里满是对什么东西的期许。后来听村干部说,老人是在等儿子回来,老人大儿子外出务工失联快3年了,据同乡说,老人的儿子在外疯了到处流浪,现已无迹可寻,只留下一个患有精神残疾的女儿交老人抚养。虽然老人嘴上也认同了别人的说法,但在闲暇之余还是会望着远处的乡村路出神,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期待吧。

  2013年国家启动扶贫攻坚工作后,村里根据条件,把她评为了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照顾。2017年村里为帮助老人改善住房条件,进行了危房改造,对老房子进行了维修加固。但因改造的户头是大儿子的,补助款需本人领取,老人一直没拿到补助款。第二次见到老人是我还在镇扶贫站工作那会,我第一眼就认出她来了,那时她因为危房改造补助款的事三天两头的往镇里跑,虽然每次来都给老人做了解释,但她还是倔强的一遍又一遍的问,很难想象一个75岁的老人拖着步履蹒跚的身躯,却依然显得精神奕奕。终于问题的到解决,在开了许多证明后,银行把钱转给了老人,我上门告诉她消息时,她高兴得像个孩子拉着我不停的感谢。

  我驻村是在县里面退出贫困县之后了,虽然各项短板已经全部补齐,但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重要途径。那一年村里大力发展韭黄产业,流转了600多亩土地进行韭黄种植。每次下村遇到老人,她眼神中都带着些许犹豫,在一次闲谈中,她告诉我,自己想到韭黄基地里务工,但是基地负责人说她年纪大不能参与,想让我给她帮帮忙。说着还比划起了种植技巧,说她每天都来看,什么都会了。看着老人孩子般的行为我开心的笑了,告诉她你年纪大了,要做的话,每周只能参与务工3天,别因为高强度劳作把身体再搞坏了,她开心的答应了。我知道她这么拼是为什么,虽然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对贫困学生有资助,但老人还是想留给孩子些什么吧。
  2020年8月,因为工作调整,我不再耽误驻村第一书记了。我想起走过那些路,每一户的走访了解,给乡亲们解释扶贫政策,就医怎么报销,子女入学怎么办理学费减免......想起唠过的家常,说起张家长李家短。这一年多虽然没给村子带来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但也把汗水留在了这片土地,把自己的工作热情留给了老百姓,把自己的思路留给了村委班子。因为接手时,村里已做的很好了,反而自己也只做了些辅助作用,不过在老乡的口中还是留下了我的名字。

  临走之前,我去看了老人。告诉她我要走了的消息,老人沉默了半天便返回家中,她抓了一只鸡,她说这是她最好的东西了,说我每次给她带这样那样东西她都记在心里。老人的鸡我没带走,我告诉她等我再回来,你做给我吃。在回去的路上,看着遍地的韭菜筒,在一撮绿油油里面,冒出了两三线粗的金黄,再过半个月,就该到割韭黄的时候了吧!闻着泥土的芬芳,这个来过无数次的村庄此刻竟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或许改变村子的不是我们,而是本地淳朴的百姓吧,一个个他们,是一个个的太阳,照着广阔的农村大地,平凡一生,余光不尽。

作者 胡孟然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村民都亲切地称我为“辣椒乡长”|贵州省农科院蚕业(辣椒)研究所范高领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青岛力量助推安顺健康扶贫丨安顺经开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朱敬森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