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郝德华:退伍不褪色 脱贫显担当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2日
  玻璃、钢材、铝材......一座座工厂在贫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穿石村多种产业的发展,不仅成为了平坝区羊昌乡穿石村的脱贫产业,更让昔日荒芜的村子从无到有进行了一次华丽转变。同时也是我带领村支两委和全村脱贫拔穷根的艰苦战役的战果。
  

  我叫郝德华,是穿石村的“兵支书”。1998年,我退伍返乡,自主创业在安顺市做起了海鲜生意,历时多年在市场的摸爬滚打对商业行情有着深入了解,在行业内被人称为“小平坝”。

  
  2016年,我凭借刻苦实干和丰富的创业经验当选穿石村党支部书记。我深深明白村干部的工作并不容易,没有一番成绩是难以说服老百姓的。
  
  穿石村位于羊昌乡西北面,距县城4公里,距乡人民政府5公里。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200亩;宜林荒山1050亩;总耕地面积1606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856亩。全村总农户686户2623人。
  
  有着良好的交通条件田间却是草木荒地。由于可用的耕地甚少,年轻人纷纷离乡外出打工,年纪稍大的村民一辈子干农活常年入不敷出,被当地村民称为“空壳村”。
  
  来到基层不能走马观花,总要为群众们做些什么。穿石村不堪的发展现状让我坚定了积极谋划乡村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
  

  在家人看来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到基层当“村官”日子清苦,开展群众思想工作也不是件容易事,加上与家人团聚时间甚少,家人对我的想法并不理解。

  
  “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听党指挥!”那时我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穿石村脱贫的重担,要让村民看到新的希望就要有良好作风,更要实打实干,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在平坝帅先实行村干部坐班制,群众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到村委反馈并得到及时解决。
  
  “有难事就找郝书记”,在穿石村,我成为了村民最信赖的人;我的手机号码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公共热线电话”。不管是村民来电还是到村委咨询,我都热情接待,我总会告诉自己,群众来找我那是相信我,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原来的穿石村自然条件差很多,村民思想保守,有着广袤的土地却大多为贫瘠土壤,在这个村想要通过产业致富脱贫并非易事,我硬起头皮想尽办法多方发展,势必啃下这块“硬骨头”。
  
  回首往昔,我曾在云南服过兵役,目睹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为了让村子能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脱贫,2018年,我满怀期待前往昆明考察土豆种植项目,但是令我心灰意冷的是穿石村贫瘠的土地难以达到云南当地种植条件,就算将优良的种子带回,也会面临损失惨重的局面。
  

  在我的提倡下,穿石村定期都会组织各村组召开院坝会、座谈会,征集发展的新思路,美化新农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少不了集思广益,凡事要商量着办,才能将群众百姓紧密团结在一起。

  
  贫瘠的土地不能就此闲置,或许引进企业能为村子带来发展。说干就干,我带领村支两委与多个相关单位对接和积极争取资金,利用环宇厂毛栗坡空闲地建标准厂房1200余平方米;在环宇厂老厂区利用闲置场地招租修建标准厂房两栋,约2000余平方米,引进三家企业入住。
  
  勤劳能将贫瘠的土壤变成百姓的致富地。我相信这段时间苦是苦了点,但日子总会有甜的时候,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穿石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企业富,群众才好致富。曾经,该村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群众除了务农收入基本没有其我收入门路,一年下来,除去基本用粮和基本油盐钱,所剩无几,生活极为困难,经过几年的发展,采取谁入股、谁经营、谁收益的方式。如今村内设有企业8家,其中沙石厂2家,玻璃厂3家,钢厂2家,铝厂1家,解决就近就业40多人,直接创收近300万元。

  
  一年以来,在羊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穿石村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发展全村脱贫攻坚计划,从2017年的贫困发生率1.66%下降到2018年贫困发生率0.32%,再到2019年贫困发生率0.28%,贫困发生率的逐年降低,成为全村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的喜人成果。
  
  身为军人,在部队通过多年的历练早有了坚韧意志,从部队磨练再到市场打拼都将成为我人生的回忆,作为穿石村党支部书记,抓好村子发展是目前任务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早已在心中,为了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迎难而上,让穿石村的明天越来越好。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恒新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张顺川:退伍不褪色 脱贫战场显“身手”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陈寅:不辞辛苦谋发展 只为群众日子甜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