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严召波:建强支部 发展产业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6日
  多元化的增收渠道让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不仅跨越“贫困线”,还敲开“致富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却不敢“歇歇脚”,我要带领全村实现人人脱贫目标。
  
  初到洛麦村,通过走访调研,我发现洛麦村贫困的原因之一——没有村集体合作社,建立村集体合作社迫在眉睫。
  
  为了尽快成立合作社,我用两个月时间,走访村里70多个有经营思路、头脑灵活的致富带头人,和他们谈思路、谈产业。  

  2017年11月8日,由村里8个致富带头人共同出资16万元,成立“洛麦村兴民种养殖合作社”,洛麦村从此告别无合作社的历史,告别无村产业的历史。 

驻村第一书记严召波(右)查看菌棒  

  为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我带领村党支部开展“四有”党支部建设,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凝聚脱贫攻坚力量。洛麦村党支部分别荣获省、市、县三级“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我始终忘不了第一次走访的贫困户家中的情景:一口只有半边的锅支在几块残缺的砖头上摇摇欲坠,锅里只有红薯和玉米,四面“墙”是用竹子和牛粪糊起来的,再用一层报纸贴起来防风,屋里只有一个灯泡,还是我去了之后帮助修好的。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当时,板当镇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准备在洛麦村流转土地10亩,建20个大棚,但我希望能够建得更多,多引进一些产业。
  
  为了抓住这个机遇,他找上级领导汇报10余次工作,最终同意洛麦村集中建设160个大棚,但前提是30天内必须拿出100亩流转土地,并且要连片。在当时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推进项目落地,我带领合作社成员和村支“两委”的同志一起给村民算经济账,算一亩地的年收入账。选好的地块,涉及65户人家,需要开动员会协调解决。
  
  “我们要吃饭,土地不能给你们......”大家七嘴八舌,第一次小组会就在争吵中收场。
  
  那晚,我一夜未眠,一直在想,用开会的方式流转土地可能行不通,因为人多嘴杂,根本就谈不成事,要换工作方式,于是改成挨家挨户做工作。
  
  好事多磨,大家最终只用10天时间将100亩地成功流转,确保引进的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后来,我们用100天建成包含光伏发电项目、有机肥厂,青贮饲料厂等在内的洛麦产业园,用“电网温度创造洛麦速度”,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解决就地就业200余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跳花灯”也能扶贫丨普定县化处镇田坝村书记李全江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杨启荣:做青山村的“守护者”和“贴心人”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