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貌》《回忆长江》……9月15日,“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览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展出长江流域13省(区、市)美术名家的100余幅美术精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漆画等门类,共同描绘出新时代长江的壮丽风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长江万古奔流,出巫峡、入荆楚,成就了水润之地——湖北“九省通衢”的繁荣,造就了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
在荆楚文化的滋养下,湖北美术名家辈出、艺术面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一笔。
扛鼎之作
展现明代武汉三镇繁华盛景
“这次展览不仅是长江流域的一次美术盛会,更是对长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前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为展览点赞。
在他眼里,坐拥“两江千湖”的湖北,水脉绵长,不仅拥有“极目楚天”的壮阔图景,自古以来也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经典之作,造就了湖北美术延续至今的辉煌。
走进武汉博物馆,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幅巨型挂毯。它是根据明代《江汉揽胜图》还原制作的艺术品,吸引了不少观众打卡拍照。
▲《江汉揽胜图》 作者待考 绢本设色
《江汉揽胜图》是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湖北美术界公认的扛鼎之作。
该画纵107厘米、横171厘米,绢本设色。画面取长江与汉水交汇的水陆情景,再现当时武汉三镇的物事风貌——巍巍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相对,江上千帆竞发,岸上屋舍鳞次栉比,城墙逶迤如龙。画面俯视构图,大气磅礴,结构严谨,景物繁而不杂,虚实结合,融艺术与写实于一炉,犹如“航拍图”。
经考证,此画的创作年代应为明代中期,题款为后人所加,属国家一级文物。“此画不仅艺术价值高,对了解当时的武汉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史迹价值。”李乃蔚说。
荆楚大地,上承巴蜀、下接吴越,历经千百年融合交流,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楚国、楚人、楚器、楚文化。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教民耕种;老子庄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屈原吟唱楚辞离骚,眷祖爱国……
画中流淌的荆楚文化,还包括奇谲且夸张的鱼、龙、凤等造型,揭示了古人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代表作有战国中晚期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这两幅作品被视为线描艺术的发源、中国画尤其是工笔画与水墨画的先声。
此外,在湖北美术史上,与三国时期相关的艺术精品也不胜枚举。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三国历史故事和人物,留下了经久不衰的文化印记。
寻求突破
扮演艺术史上关键角色
走进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谢跃的工作室,就能见到他今年刚出版的新书《推行美育——武艺旧影与老湖美》,墨香犹存。
在该书中,谢跃勾勒出湖北近现代美术史的脉络。
“湖北近现代美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发展脉络和鲜明风格不仅映射了社会历史的剧烈变迁,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面貌。这一时期,湖北美术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将本土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相融合,实现了创新与跨越。”他说。
1920年4月13日,蒋兰圃、唐义精、徐子衍三人以阐扬文化、发展美育为宗旨创办了武昌美术学校。
作为华中地区美术教育的引路人,蒋兰圃受贫苦出生环境和军旅生涯的影响,对底层人民的颠沛流离感同身受。他始终把目光聚集在现实和劳苦人民身上,只可惜其大多数作品焚毁于战火中,现在人们只能从当年的刊物上感受他对现实的展现。
建校三元老之一唐义精的弟弟唐一禾,曾在法国留学。期间,新的流派层出不穷,但唐一禾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唐一禾的代表作之一《七七的号角》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责任感。
▲《七七的号角》 唐一禾 油画
《七七的号角》是唐一禾计划创作的《抗日战争史画》组画的第一幅油画稿。画作刻画出由学生组成的文艺宣传队行走于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场景。
该作品以西方现实主义的严谨造型与浪漫主义的抒情笔调,并融合中国画的创作原理,在夸张的人物造型和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中,表现深沉的爱和恨,折射出人民性。
值得一提的是,“到民间去”是唐一禾的艺术创作主张。他留下的《女游击队员》《祖与孙》等经典之作,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追求,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湖北国画界“三老”——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是中国画坛三颗璀璨的“启明星”,为中国花鸟画史作出重要贡献。技法上,三老都擅长用色、用水,形成了与其他花鸟画群体不同的笔墨气象与趣味。题材上,三老独显其优势。其中,张肇铭的海棠、牡丹,画得十分润泽,具有个性;王霞宙的卷丹铁松,一股鲜活坚毅的生命精神充盈其间;张振铎的禽鸟形象,水墨酣畅,笔墨精练,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燕子油菜花》 张肇铭 花鸟画
此外,国画家周韶华、冯今松、汤文选、邵声朗等人,油画家杨立光、刘依闻、唐小禾、尚扬等,版画家武石等,都巧妙地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观念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周韶华在中国画革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作品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完美融合。
贯古通今
描绘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源流,楚文化是一座宝藏。它不仅能直接转化为发展资源,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激励着荆楚儿女谱写新篇。”李乃蔚说。
今年7月,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艺术家的198件漆画作品亮相。
▲《红莲》 李乃蔚 中国画
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既有历史题材,也有自然山水和花鸟风物。大多数作品从新时代中国发展变化与日常生活中萃取素材,反映城市活力、美丽乡村、民族风情和生活细节,刻画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这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落户湖北,可谓回到了中国漆艺术的故乡。”李乃蔚说。
湖北是中国漆及大漆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2000多年前,曾出土虎座鸟架鼓等一批著名漆器,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如今,湖北漆艺学科成果丰硕,7所高校开设了漆艺课程,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中国大漆走世界”等项目,以漆艺为媒讲好荆楚故事、中国故事,提升了漆艺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而漆画则是湖北进入新时代以来,持续发挥地域优势、增强探索性美术活力、描绘湖北美术发展新景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湖北美术聚焦现实题材主题创作,形成一批优秀作品,有力促进了湖北美术创作观念的丰富与转变。如,雕塑作品《京汉铁路大罢工》、国画作品《高峡平湖图》《三峡大坝》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画作品《李自成进京》《青铜文明》入选全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湖北,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在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湖北艺术家许海刚的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斩获水彩/粉画类唯一金奖;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湖北艺术家曹丹的铜版画《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获得版画类金奖。
翰墨丹青韵,极目楚天舒。有着丰厚底蕴的湖北美术家,正用一以贯之、勇于实践的精神与魄力,沿着万里长江挥毫泼墨,描绘一幅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