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新长征路上丨常红亮:“富矿精开”中的找矿尖兵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5日

“一年有200多天都在野外,不是在项目上,就是在去项目的路上。”作为一名地质人,这是常红亮16年来的工作日常。

常红亮现就职于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煤田黔中地质咨询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工作16年来,在煤炭勘查、磷矿勘查、矿山地质、地灾防治等多个领域躬身笃行,常红亮冲锋在前,争当尖兵,累计主持参与相关项目120余个,助力煤炭、磷矿资源勘查实现重大突破。

常红亮 (3).jpg

常红亮在办公室

2007年,常红亮从河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经过半年的矿大培训,于2008年2月,正式入职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担任技术员。

回忆刚参加工作时,常红亮说贵州山多、路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从贵阳到较近的项目点龙里,车程就要4个多小时,而远的则要7、8个小时,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让从不晕车的他也晕了。

微信图片_20240118153100.jpg

常红亮和团队在隔山榔磷矿勘探项目上

尽管起初有些不适应,但贵州丰富的矿产资源、舒适的气候条件、单位的贴心关怀,让常红亮安下心来,坚定了扎根贵州的信心——“天时地利人和,定能找到好矿。”

翻山越岭、爬坡下河,常红亮和同事去过渺无人烟的密林,见过贵州大山最美的四季……没有导航,也没有路,就手拿地质锤、罗盘、图纸和记录本,一点一点寻找方位。有时候找不到目标点,遇到有当地老乡还能问一问,如果遇不到人,只能靠团队反复摸索。

2009年,因找矿结缘,常红亮在贵州组建了自己的小家。然而一头扑在项目上,一年很少回几趟家。

交通不便、生活不便,面对的都是荒郊野岭,常红亮说,找矿需要的不仅是能吃苦,还要耐得住寂寞。

2012年,常红亮成为项目负责人,首次独挑大梁。

1.jpg

常红亮在野外勘查

面对巨大的项目压力,常红亮用了“笨办法”——学习,学习,再学习。

白天忙项目,晚上其他技术员都休息了,他还在进行项目复盘,争分夺秒学习业务知识。实在不会的,就硬着头皮主动向其他技术员或前辈请教。在他的努力下,很快便蜕变为生产、安全、技术“一把抓”的优秀项目负责人。

常红亮说,困难是常态,不轻言放弃是克服困难的“法宝”。

2015年,省煤田地质局开始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努力从传统煤炭勘查领域向非煤业务等大地质新兴领域拓展,常红亮成为咨询中心开拓非煤业务(磷矿勘查)第一人。

在福泉磷矿新桥磷矿山补充勘查项目中,常红亮主动挺膺担当——连续100多天白天忙项目,晚上熬夜“恶补”磷矿知识;在关键节点,他连续下井20多天,和测量人员一起测量巷道,编录矿体,作图分析,终于摸清磷矿分布规律,成功帮助省煤田地质局实现磷矿勘查“零的突破”。

DSC_0175.jpg

常红亮(右)与同事探讨项目。李雪雪 摄

此后,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完成了瓮福磷矿等10个磷矿山20余个项目的工作,其中首个大型磷矿勘探项目隔山榔磷矿勘探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公司矿山部部长、高级工程师李峰是和常红亮同期来到贵州工作的校友,并肩作战16年来,李峰评价常红亮:专业技术扎实过硬,工作踏实认真,为人坦率,是合格的战友。

现任贵州煤田黔中地质咨询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的周呈艳,不仅是和常红亮同批进入省煤田地质局的同事,还是邻居。

在周呈艳看来,常红亮“很全面”——只要不出差,他在家尽所能陪伴好孩子,照顾好小家。在工作上更是毫无保留做好“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DSC_0171.jpg

常红亮的荣誉证书。李雪雪 摄

2021年,常红亮获评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十三五先进工作者”;2022年,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2024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常红亮说,军功章也有家人的一半。女儿的一次次抱怨“你怎么这么忙啊?”渐渐地,全都化为了理解和尊重。

常红亮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作为地质人,工作虽苦,但找到矿的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在他看来,只要时刻牢记地质人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将荣誉抛之脑后,当前,常红亮继续投入到新一轮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去。他说要全力以赴,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服务贵州“富矿精开”战略部署,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新篇章提供资源、能源保障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


上一篇:生态环境部:五年专项行动查处涉危废案件1.9万件

下一篇:央地媒体遵义行|“一棵树的见证”:红色宣讲燃情更走心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