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光的脚步来到了岁末。回望2024年,前行的足音铿锵有力,平凡岁月里的闪光时刻,映射着我们奋斗的样子。年末特别策划《2024“黔”行有我》,一起聆听平凡人的逐梦故事。
26岁的杨火新智是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目的一名演员,从今年3月第一次登上舞台,在一场场的演出中,他用心用情演绎红军战士军医“小华佗”,带领观众一起感受“伟大转折”征程中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
经过近一个月的优化升级,12月16号,在遵义伟大转折剧场,焕新后的《伟大转折》剧目再次与观众见面。舞台上,在“小华佗”的帮助下,一位村民顺利生下孩子,婴儿的啼哭声响彻剧场。
杨火新智饰演的“小华佗”(左一)
这是杨火新智第540次演绎军医“小华佗”。“每一次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包括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台词以及当时的情绪等;但也有一样的,就是我越来越喜欢这部剧目,喜欢在台上给大家演绎这段历史,感觉非常自豪。”
杨火新智来自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先生的故里,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他的爷爷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从小就受红色文化浸润的杨火新智,上大一时就做出了参军入伍的决定。
退伍后的杨火新智走上了戏剧表演的舞台,演出的第一部话剧就是《田汉》。“因为我本来就是学的戏剧表演,退伍回来后就在长沙市委党校工作,刚好我们也有一个剧目,演的是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演了五年,所以说,红色剧目对我来讲吸引力很大。”
正是因为对红色题材剧目的热爱,今年3月,看到《伟大转折》剧组在招募演员,杨火新智立刻报名并通过了考核,成为剧中“小华佗”的六个扮演者之一。
《伟大转折》剧照
《伟大转折》是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为主线,以普通红军战士军医“小华佗”的战斗、生活、情感为辅线的一部沉浸式演艺剧目。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田汉到历史资料很少的“小华佗”,对杨火新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为龙思泉的资料比较少,所以说前期压力会比较大,只能搜索一些红军和龙思泉本人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去理解这个人物。”
“小华佗”的原型是红军长征途经遵义牺牲的革命烈士龙思泉,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杨火新智来到遵义红军山,在“红军菩萨”雕像旁听当地群众讲述龙思泉为百姓治病解难的故事;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感悟红军长征伟大壮举和革命精神;他家里的墙上还贴着十几张从网上或影视剧中搜集的龙思泉形象照,通过反复揣摩理解,杨火新智将一个稚气未脱却又沉稳可敬的“小华佗”形象展现出来。
《伟大转折》剧照
“小华佗:韩连长……
韩连长:小华佗,去给我找一些手榴弹,我要把最后一个火力点炸了。
小华佗:韩连长……”
这段台词是剧中娄山关战役,“小华佗”和受伤的韩连长的一段对话。两声韩连长,台词不多,但杨火新智将“小华佗”对韩连长的心痛不舍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的红军战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伟大转折》剧中的“小华佗”和韩连长
他说,自己演了500多场,每一场演到这个部分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流眼泪。“我叫了两声韩连长,第一声就是想确定韩连长走不走?第二声就是韩连长下命令了就得执行。他把帽子给我就是一种传递。作为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得有真情实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即使已经演了几百场,但每一次演出结束,杨火新智都要和同事们复盘,某一部分的肢体语言有没有必要,人物的刻画是否到位,不断地讨论和调整,让人物更传神,剧目更好看。
“每一场观众是不一样的,没有创作的东西给观众,这个剧就不好看了,所以说平时我们演的时候会有一些小改动。”
《伟大转折》剧照
《伟大转折》剧目平均每天演三四场,今年国庆假期,达到了一天七场的频次,辛苦的付出换来台上精彩的演绎,也让杨火新智在台下收获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一天下班打车,司机问我,你是《伟大转折》的演员吗?我说是。他就说《伟大转折》好看,你们演得好。这对我来讲就是肯定,也是我们努力演好这部剧的目的所在。”
作为贵州长征文化整体呈现的“双子星”之一,《伟大转折》剧目承载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使命。在一场场的演出中,杨火新智和同事们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遵义伟大转折剧场
“他们那一代人有他们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我们的长征路,我们的长征路就是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把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