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媒体遵义行|看“荒茅田”如何变“花茂”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8日

WechatIMG21.jpg

漫步“乡愁小道”,看“荒茅田”如何变“花茂”。12月25日,“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采访团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探寻这片土地由“荒”转“盛”的乡村振兴密码,品味那一抹最美乡愁。

WechatIMG29.jpg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过去这里是一个“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的贫困村。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形成以陶瓷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新农村的转变。曾经的“荒茅之地”变成了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花繁叶茂”之地。

在花茂村,当地村民利用古法造纸,将乡愁文化融入到一张纸、一把伞、一幅画中,让花茂村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央地媒体记者们的镜头纷纷聚焦这些承载乡愁的小物件,急切询问销量、价格,挖掘背后的发展故事。

“20世纪60年代左右,花茂村曾组建花茂陶瓷厂,专门为遵义市各酒厂生产酒瓶子,还为贵州茅台酒厂生产酒缸、酒瓶、酒坛等器具。”“母氏陶艺馆”创办人母先才说,花茂村制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依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土陶技艺逐渐被游客所熟知。在传承发扬土陶技艺文化的同时,母先才的生活也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他的作品。甚至“俄罗斯客人都对陶艺笔筒情有独钟”,中新社记者陈洋昕敏锐捕捉到这一细节,认真记录下来。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哲一踏入花茂村,就被眼前的青山绿水吸引,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拍起小视频。在后续采访过程中,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花茂村的发展路径上,最关心的就是“这里是如何实现农村转型、推动产业发展?”试图从花茂村的成功经验里找到可借鉴之处,为更多乡村发展提供思路。

WechatIMG28.jpg

立足绿水青山,花茂村巧做旅游文章,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称号。2014年到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948元跃升至24958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16万元飙升至1297万元。

花茂村的华丽蝶变,同样得到广西日报社时政部记者顾醒航的点赞:“瞧这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花茂村黔北民居韵味十足,古朴典雅。乡村旅游这股东风,让村民稳稳端起了‘旅游饭碗’,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明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妮


上一篇:倒计时3天!“产销对接 以旧换新 温暖家园”惠民活动即将启动

下一篇:国家安全部:警惕智能手机信息泄露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