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肖正强:所有荣誉 激励我努力带领村民过更好的生活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2日

      这段时间以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站在全国各地的人面前分享我和平元村的故事,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叫肖正强,是一名退役军人,现在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今年10月底,我作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参加全国巡回宣讲,在发言席上,我内心激动且自豪地分享我的扶贫故事。 

  回忆起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担任村支书的几年里,我见证了平元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下来,没啥诀窍,就是干好每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
  
  1997年,我怀着练好本领、保家卫国的军人梦,开启了8年的军旅生涯。2005年退役后在外做建材生意,每年收入20多万,率先在本地迈过了小康线。
  
  然而,每次回村,我驾车走在通往村子的泥巴路上,看着村里破旧的石板房,心里总不是滋味,总希望乡亲们能过上小康的生活。
  
  平元村座落在古人类遗址飞虎山脚下,距城区9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但由于过去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人心涣散,村干部平均年龄51岁,文化程度不高,思想僵化,工作效率很低,干群关系紧张。平元村一直都是当地的“后进村”“问题村”,经济发展指标在镇里排名靠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40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9%。 

肖正强帮助村民采收茄子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我认为,回报家乡的机会来了。2016年,在村民的广泛支持下,我果断放下经营多年的建材生意回村参加竞选,“80后”的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年“兵支书”。
  
  经过深入走访调查和研究分析,我提出“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的工作思路,并给给自己定下“一年见成效、三年换新貌、五年大变样”的作战计划。
  
  起初,还有些村民说风凉话:“会喊口号的村官见多了,咱们骑驴看账本——走着瞧。”这话,明摆着对我这个新上任的“兵支书”不信任啊!要刷新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必须用实绩说话。
  
  在部队里,我们经常唱“团结就是力量”。同样,村级组织也必须聚指成拳才能无往而不胜。因此,我始终把抓班子建设、队伍管理、示范带动作为我当好“村班长”的首要任务。
  
  乡村建设靠什么?靠的是人的力量。我把村里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名单列出来,利用晚上拎点酒、带包烟,挨家挨户去和他们拉家常,了解大家的思想状况,对于关心村里发展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动员他们到村里来工作,做治安员、监督员等。对村“两委”班子中年纪较大、思路僵化的成员,就去做思想工作,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对班子进行了大换血。现在,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仅38岁,是一支拉得出、吃得苦、能战斗的队伍。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退役军人的品格优势,我把全村39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成立政策宣传、产销对接、矛盾化解等专班,打造脱贫攻坚战场“老兵突击队”。让年轻党员、退役军人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子”,明确送学上门、政策讲解、事务代办等具体任务,延伸了工作触角,强化了脱贫攻坚力量。 

肖正强和村民在一起 

  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收是关键,产业是核心。2018年2月,贵州省委作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重大部署,我们牢牢把握这个机遇,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为了盘活村集体土地,我们对前些年因管理不善被村民占用的村集体土地进行清理。2018年春节刚过,我带领老兵突击队挨家挨户讲道理、做工作,得到大部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自愿交回占用土地。
  
  随后,我带领村支两委通过流转土地1580亩,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引导部分党员、退役军人组建福源合作社、顺成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带头种植金丝皇菊、辣椒、桑葚等1200余亩,带动村民产业结构调整800亩,并与贵州茅台保健酒业公司、区产投公司和“秀辣天下”等签订长期收购合同,我村的蔬菜成功运往省内外市场。探索采取“合作社 + 贫困户”模式 ,建立“7111”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并优先选聘贫困户家庭成员到合作社务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门路。2019年,合作社累计发放贫困村民务工工资20余万元,利益联结贫困户100户。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惠及群众。平元村实现了通村路、联寨路、串户路全部硬化,建设机耕道10余公里,解决了1100名村民饮水难问题,安装路灯380盏,修缮老旧房屋160余间,投入70万元完善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平元村焕发新姿,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在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时,我们以“村级善治”为抓手,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新成立“老兵调解室”,定期开展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协调矛盾纠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三年来,“老兵调解室”共调解各类矛盾问题300余个,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全面提升村级综合治理水平,给村民一个和谐发展、精神焕发的村庄。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老兵突击队挨家挨户开展防疫宣传,劝说村民延办嫁娶酒席。村民郭正华家娶儿媳妇,本来定在正月初八办喜酒,老兵突击队上门做工作后,主动将酒席推迟到6月份。积极倡导厚养薄葬。疫情不走,酒席不办成为全村的共识。
  
  现在,平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三年时间,村集体收入从负债8万元发展到现在盈利8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5800元增至11360元。村级党组织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我村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受到各级关注,在全省形成靓丽的“兵支书”品牌。
  
  回顾平元村脱贫攻坚的历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依然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有幸进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聆听多位报告人的先进事迹和成功做法以后,我深受感动,倍受启发,同时,深感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立足平元村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产业基础等优势,依托飞虎山古人类遗址,主动融入相邻的飞虎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邢江河湿地公园整体规划,做好有效衔接,积极探索文、旅、农一体的发展新路径。

      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发挥退役军人村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带领平元村的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王启辉:一心紧系民生事,无私付出解民忧

下一篇:【我的脱贫故事】王天辉:我的脱贫“翻身”记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