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此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兵分几路走进一栋楼、一个馆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看一棵树、一份手稿背后承载的信仰传承,感受一条“红飘带”带来的视觉震撼,了解一盏马灯如何在寒夜里照亮长征前进的道路,倾听“红色根脉”守护者和“小小红色宣讲员”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展示在贵州这片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岁在仲冬,寒风凛冽,首都北京,苍穹如洗。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奋斗征程与百年荣光交相辉映,历史的画卷如长河般缓缓展开。
馆内,一幢庄严古朴的两层“小楼”配合光影技术,生动还原了遵义会议那段关乎党和红军命运的历史时刻,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凝视。而在“小楼”下方的展柜中,一份陈云亲笔书写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手稿静静陈列,如同一扇窗,让人穿越时空,回到那场关乎革命命运的重大会议之中,感受那段历史的紧迫与坚韧。
这份手稿由陈云在1935年长征途中书写,采用墨水钢笔竖写在20.95cm×14.7cm的活页纸上,全文共4600余字,详细记录了遵义会议的背景、主要议题、决策内容及深远影响。它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为后人还原这场历史转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依据。
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场会议深刻剖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决定改组中央领导,确立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核心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会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纵队政治委员的陈云撰写了这份传达提纲,用以向红军中央纵队传达会议精神。
手稿真实记述了遵义会议的全过程,包括参会人员、讨论内容及重要决议,例如选举毛泽东为常委、取消“三人团”,并由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这些内容详细揭示了遵义会议如何纠正党内错误、重新确立正确方向的关键过程。
“1956年,手稿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从莫斯科运回中国,然而,由于无署名、无日期等原因,它在档案馆静静沉睡了几十年。直到1982年,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调查人员将手稿的复制件分送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陈云、聂荣臻、杨尚昆和邓小平等同志,请他们辨别鉴定。”展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陈云证实,这份手稿是他在遵义会议后为中央纵队传达会议情况而写的传达提纲。在收入《陈云文选》时文章标题被确定为“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1985年,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时,《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这份档案,首次向社会公布,成为党史、军史研究中的珍贵文献。
如今,这份手稿以高清复制件的形式陈列于展览馆中,配合详尽的解说,使观众能够深刻理解遵义会议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扭转局势,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重要见证!看到这份手稿,就能感受到当时那种生死攸关的紧迫感。”一位来自北京的青年激动地说。另一位年长的游客则感慨,“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正是靠这些坚定的信仰与决策,我们才能迎来新中国的光明未来。”
与手稿一起展出的,还有诸多“老物件”,如曾悬挂在遵义会议会场的时钟。这座时钟的指针虽已停止,但它仿佛定格了那段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光辉岁月,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