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刘兆丰: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根基|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9日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


从资源调查到社会宣传,从标准制定到项目示范……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做了很多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与历史建筑为主体的保护传承工作,其中国家历史地段体系先行研究等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亟须从几方面寻找突破。


做好顶层设计,推进首要工作。完成我省历史遗产分类识别、价值评估系列顶层建构;坚决贯彻应保尽保,推进抢救性保护工作;继续完善一系列保护与活化利用指南与技术手册,推动形成一系列重要示范项目和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强化年度评估工作,真正发挥其规范全面性保护、促进活化利用、总结推广经验和纠错改错的重要作用。特别要提高在正确的保护手段下的活化利用水平,实现真正“以用促保”,做好做活全盘棋。


1717808023484585_a.jpg

刘兆丰。 陆青剑 摄


在资金投入方面,要高效用好保护与活化利用专项资金,全力以赴打造精品标杆项目。对于每座城市、每个乡镇、每个村落、每条街道以及每栋老房子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工作,不仅涉及资金投入问题,更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资金。应协同住建、文旅、文物、农业等多部门的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公益基金及个人参与投资,通过全面统筹规划、科学分配资金、高效使用管理,形成保护利用的良好局面。


同时,建议多渠道培育管理人才特别是政府部门基层专职人员;支持成立历史遗产保护专业队伍;尽快搭建全省文化遗产专家智库,组织专家下沉基层实践指导;发挥高校优势,让历史遗产教研设计相结合;支持培育历史遗产传统工匠队伍,制定相关政策、改革相关机制。


1717808432773317_a.jpg

工作中的刘兆丰。 受访者供图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因此,遗产保护是为了人,活化利用、发展更新更是为了人的发展,必须真正推动完善社区自主、基层治理、全员参与等机制体制,一起走向以人为本、共同缔造的目标。


当前,在城镇建设中,可把旧城改造、城市更新和历史遗产保护工作融为一体;在乡村振兴中,可整体、活态和可持续地保护乡村遗产,保住乡村的真实与活力。


刘兆丰认为老建筑是富含历史信息的空间。图为镇远古桥。  司马星  摄_a.jpg

老建筑富含历史信息。图为镇远古桥。 司马星 摄


作为专业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也希望所有专业人员保持自省,努力学习再学习,扛起专业责任。遗产保护涉及广泛,只有在政府主导下,全省一盘棋,多方协同、多管齐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将“四普”与“三名一街”、历史地段、传统村落、工业遗产及其他遗产融为一体,方成时代大业。勤耕在春,必将收获于秋。



上一篇:境外机构高薪聘请兼职翻译?警惕!可能是窃密陷阱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

视频点播更多>